我们看一些历史纪录片;电影,总觉得,一艘军舰有无数人在忙碌,那么,一艘二战军舰到底需要多少人才能正常运转呢?
最后一代战列舰,基本上标准人数也只有2000多人,大和级也不过2500人的编制,算上担任旗舰搭载的司令部人员,沉没时全舰2767人。
当然不可否认,人确实挺多:
早期舰艇上设备运行需要大量人员,一套设备本身就需要大批人员操作,而同一种设备又有很多套同时安装在舰上。
一艘战舰本身航行起来并不需要多少人,上百号人就足够驾驶一艘战列舰驰骋大洋,甚至还可以无人驾驶!(案例在结尾)但是需要是战舰上的所有设备都能正常工作,有效战斗,人员轮班,替换战斗伤亡,就需要一大堆人。
以衣阿华级为例:
一座主炮,不算炮塔下方弹药库内的人员,光是顶层炮室内就有47人,全舰有三座这样的炮塔。
一座副炮,炮塔内有3人负责炮塔瞄准控制,8(还是4来着?)人负责装填,这样的炮塔共有10座。
而真正的大头在于战舰上见缝插针塞进去的防空炮....
在设计建造时,衣阿华级的标准人员编制为1921人。
但是二战时,由于大量的防空炮被装上了战舰,人员暴涨到了2788人...
二战时期的衣阿华像这样:
目 力 所 及之处都是炮。
下图是密苏里遭到神风特攻撞击时,近处是两座4联40毫米博福斯高炮,右边中间是该炮的火控人员,这样的高炮在衣阿华级上有20座:
还有49座厄利孔20毫米高炮:
1980年后拆除了所有防空炮,现代化改装后自动化水平也提高了,此时舰上只有1568人,看上去就简约了很多:
衣阿华级很大,所以火力密度不算很高,真正疯狂的是那帮死而复生的老战列舰,被航空兵洗礼后,她们是真的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惧症:
比如田纳西,除了舰艏艉要避开主炮炮口爆风外,中央上层建筑周围的每一寸空间都塞满了防空炮:
(多炮塔神教已成过去!多炮管神教永垂不朽!!!)
除了一大堆炮手需要负责向敌人撒炮弹雨以外,还有其他部门不得不说:
如上图,除了火炮部门以外,还有(不限于上图):
指挥部门、航海部门、轮机部门、船务部门、医务部门、后勤部门、通讯部门、损管部门、航空部门、宗教/神职部门、海军陆战队等
以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印第安纳号为例:
指挥(2个分队):42人
航海:34人
火炮(9个分队):856人(包括主副炮射控)
作战情报(2个分队):125人
航空:17人
海军陆战队:74人
船务:87人
通讯(3个分队):133人
机电(4个分队):385人
医务:35人(护士什么的不存在的...)
后勤:156人
宗教:?(修女什么也是不存在的...)
合计:1900+
来源:Organization of the USS Indiana BB-58
还有胡德号的人员表包括1935年平时编制和1940年战时编制:
H.M.S. Hood Association-Battle Cruiser Hood: Crew Information
1939年胡德号成员合影,其中除了少数幸运儿调离战舰以外,只有3人在丹麦海峡海战幸存:
这些人的具体工作很杂,毕竟舰艇上的工作繁多量又大:
每个岗位都需要专人处理,还要留有替补备份。
比如炮位上分瞄准手、装填手(装弹药)、弹药手等(运弹药)
弹药库人员有的人需要搬用发射药包和炮弹进入扬弹机、电梯,那么就有人要负责操作扬弹机、轨道、吊臂、电梯...
甚至弹药通道都需要有专人负责开关防火门,又要给他配个通讯员、观察员指挥他什么时候开关门....
所有人员只需要管好分配给自己的任务,并且在出现伤亡时替补。
舰上的厨师、勤务兵也要在战时负责协助运送弹药。
以下图大黄蜂号上的博福斯炮组为例:
中间不戴头盔的负责指挥通讯。
左下是弹药手,负责从提弹机、弹药库传递弹药,接过炮弹的是装填手,负责装弹,右边闲着看热闹的那个是炮手....
emmmm....
他其实应该坐在下面的座位上摇轮...
不过在火控引导下,博福斯高炮可以自动随动射击,不需要人操,所以他负责闲着看热闹...
但是即便如此,舰上还是得配这么个人...所以,一条船上装这么多人,也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。
既然能喂得饱,住的下,干嘛不多带几个人呢?
所以《舰队使命》这款游戏,船上有那么多水兵,完全是根据真实情况来设定的,用心程度可见一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