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肿:身体"积水"了?别慌,这样应对超实用

一、水肿疾病的概述

晨起眼皮浮肿如泡,穿袜时脚踝留下深痕,轻按小腿便陷下小坑,这些"肿胀"经历,想必不少人均有所体会。水肿犹如体内"积水"未散,虽非重症,却令人浑身沉重不适。或许是前一天饮水过量、久坐所致的小困扰,亦可能是心脏、肾脏发出的警示信号。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水肿那些事儿,教你分清情况,轻松搞定这烦人的 "肿"。

二、水肿的定义

说白了,水肿就是身体组织里积攒了过多的液体,导致局部或全身肿胀。正常情况下,我们身体里的液体进出平衡,可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,液体排不出去或漏到组织里,就会出现水肿。用手按一下肿的地方,会出现一个小坑,过一会儿才慢慢恢复,这就是水肿最典型的 "按坑" 现象。

三、临床表现或症状

(一)常见部位症状

1. 下肢水肿:最常见,尤其是脚踝和小腿。白天站久了、坐久了就肿,晚上睡一觉可能减轻,像老师们、上班族常遇到这种情况。

2. 眼皮水肿:早上起来明显,眼皮沉甸甸的,睁眼睛都费劲,过几小时可能自己消下去,不少人睡前喝水多了就会这样。

3. 全身水肿:从头到脚都肿,皮肤发亮,穿衣服、穿鞋都紧得难受,这种情况就得留心是不是身体出大问题了。

(二)伴随症状

1. 要是肿的时候还喘不上气、心慌,可能跟心脏有关;

2. 要是肿得同时尿里有泡泡,可能是肾脏在 "报警";

3. 要是肿的地方还疼、发热,可能是局部发炎了,比如扭伤后的脚踝肿。

四、发生的原因

(一)"生活习惯型" 水肿

1. 前一天晚上抱着奶茶、西瓜猛炫,第二天起来准肿,这是水喝多了身体来不及排;

2. 上班从早坐到晚,腿一直耷拉着,血液循环慢,液体就积在腿上了;

3. 女生在生理期前,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,也容易出现肿胀现象,有时肿胀程度较为严重。

(二)"疾病型" 水肿

1. 肾脏问题:肾脏作为身体的主要排泄器官,负责调节体液平衡。当肾脏功能受损,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肾小管重吸收增加,可能导致水钠潴留,从而引起水肿。这种水肿可能首先在身体较低部位如眼皮和脸部显现。

2. 心脏问题:心脏功能不全,尤其是心力衰竭时,可能导致血液在静脉中积聚,液体渗入周围组织,引起腿部浮肿。此外,心脏瓣膜病变、心肌梗死、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也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,从而引起腿部肿胀和呼吸困难。

3. 其他:甲状腺功能减退、肝硬化、静脉曲张等,也可能导致水肿,这些都得靠检查才能发现。

五、诊断依据

1. 一看症状:身体某部位或全身肿胀,按一下有坑,这是最直观的;

2. 二问情况:最近喝水多不多、坐得久不久、有没有其他不舒服,女生得问问是不是生理期;

3. 三查根源:要是肿得厉害或老不好,就得进一步检查,看看是不是身体器官出了问题。

六、检查指标与检验项目

1. 尿常规检查是诊断肾脏问题的重要手段,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蛋白含量,可以排查出肾脏疾病、泌尿系统感染等健康问题。

2. 血液检查包括肝功能和肾功能的评估,通过检测谷丙转氨酶、谷草转氨酶、总胆红素、血尿素氮、血肌酐等指标,可以了解肝脏和肾脏的健康状况,判断是否存在异常。

3. 超声检查:进行心脏彩超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,同时检查下肢血管超声,以确定心脏功能和血管是否存在堵塞。

4. 要是怀疑局部问题,比如扭伤,拍个 X 光片就能清楚了。

七、鉴别诊断

(一)生理性水肿 vs 病理性水肿

生理性的肿,比如睡前喝水多、久坐导致的,一般肿得轻,调整习惯就好;病理性的肿,比如心脏、肾脏问题引起的,肿得厉害还不消,常伴有其他不舒服。

(二)不同疾病水肿特点

1. 肾脏问题:先肿脸和眼皮(上半身);

2. 心脏问题:先肿腿和脚,还喘(下半身);

3. 静脉曲张:腿上青筋明显,站久了肿得更厉害。

八、治疗方法

(一)保守治疗 / 一般治疗

1. 调整生活习惯:

1.1 避免大量饮水,特别是在晚上,应小口慢饮,均匀补充水分;

1.2 久坐后应起身活动,伸展双腿,踮起脚尖,以促进血液循环;

1.3 晚上睡觉把腿稍微垫高一点,有助于体液回流。

2. 饮食调理:少吃盐,太咸的食物会让身体攒水,多吃点冬瓜、薏米,这些食物都有助于消除体内多余的水分。

(二)药物治疗及常用处方

1. 如果出现严重水肿,医生可能会开具利尿剂如呋塞米或氢氯噻嗪,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。然而,这些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遵照医嘱,因为不当使用可能导致水、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。

2. 要是疾病引起的水肿,比如肾脏问题,得治原发病,仅仅消肿是不够的。

(三)手术治疗

通常情况下,静脉曲张不需要手术治疗,除非症状严重,如腿部酸胀、疼痛、瘙痒、皮肤色素沉着或溃疡形成等,且影响到日常生活质量。在这些情况下,手术可能成为必要的选择,以疏通血管并改善症状。

(四)中医疗法

1. 喝点红豆薏米水,记得薏米要炒过,不然太寒;

2. 按按足三里、三阴交这些穴位,没事揉揉,有助于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。

九、注意事项

1. 切勿自行随意服用利尿剂,过量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,引发更多问题;

2. 肿的时候别穿太紧身的衣服、袜子,勒得慌还影响循环;

3. 要是肿得突然加重,或者伴有胸痛、喘不上气,赶紧去医院,别耽误。

十、预防保健措施

1. 每天适量运动,快走、游泳都行,让身体循环起来;

2. 饮食清淡,少盐少糖,别给身体 "添堵";

3. 养成睡前少喝水、不憋尿的习惯,有助于身体在夜间进行良好的代谢。

十一、专家提醒

水肿这事儿,可大可小。偶尔肿一肿,调整下习惯就没事;要是老肿、肿得厉害,千万别拖着,可能是身体在 "求救"。

记住,咱们对付水肿,不是光想着 "消下去",更要找到根源。平时多留意身体的变化,有问题早发现、早解决,才能浑身轻松,干啥都得劲!觉得有用就转发给身边总喊 "肿了" 的朋友吧~